人越聰明,越平靜
來源:本站時間:2024/4/9 11:17:35
這四種情緒是千萬年進化的產(chǎn)物,是人的本能。
喜怒哀懼不形于色,學會駕馭情緒,才能真正駕馭自己的人生。
最近黃金大漲,屢屢沖上熱搜,我看著也有些心癢難耐。
在古代,很多達官貴人,生前大量囤積黃金,去世之后,也要帶一堆黃金陪葬。
他的墓里出土了三百多斤的黃金,超過了迄今為止發(fā)掘的漢墓黃金總量。
很多人羨慕他富可敵國,但在歷史上,他其實是做過皇帝的。
漢昭帝劉弗陵年少崩逝,沒有子嗣,于是大將軍霍光就把皇位給了劉賀。
從一個不受重視的諸侯王一下成為天子,劉賀立馬就飄了。
一方面,無視禮法,縱情享樂;一方面,打壓霍光,搶班奪權(quán)。
我們常說:人有兩個心房,一個裝著快樂,一個裝著悲傷。
奏報中,他夸耀湘軍的戰(zhàn)力,炫耀自己的戰(zhàn)功,言語之中盡是得意。
之前,他的折子一定要經(jīng)過哥哥曾國藩審核之后,再呈報朝廷。
慈禧太后本就忌憚湘軍勢力,看到曾國荃字里行間的傲慢,直接被激怒。
攻破金陵,覆滅太平天國,曾國荃天大的功勞,就因為一時得意忘形,葬送了自己的仕途。
所以真正聰明的人,都懂得控制內(nèi)心的喜悅。
太高興的時候,想想過去的失敗和未來的危機,這樣才能給情緒套上韁繩,避免大喜變大悲。
以前有部很火的電視劇叫《烏龍闖情關(guān)》,講的就是他的故事。
一方面他不飄,雖然當了皇帝,但是依然謙恭有禮,溫良仁厚。
霍光的妻子為了立自己的女兒為皇后,毒殺劉病已的妻子許平君。
劉病已恨死了霍家,但霍光權(quán)高位重,貿(mào)然發(fā)難,只能兩敗俱傷。
霍光死后,霍家失去依仗,劉洵這才發(fā)作,就把霍家老小全部下獄,最終霍家被滅族。
掃除霍家之后,他肅清吏治,懲治貪腐,輕徭薄賦,為政寬簡,最終讓西漢得以中興。
人在憤怒的時候是沒有理智的,這個時候做什么錯什么。
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克制自己的憤怒,等心情平靜下來再做決斷。
《三國演義》里關(guān)羽被殺后,劉備激憤之下,出兵東吳。
張飛則令手下范疆、張達在三天之內(nèi),為全軍置辦白盔白甲。
蜀國這一戰(zhàn)損失慘重,從此再也沒有問鼎天下的實力。
學會克制住自己的憤怒,冷靜下來再做打算,人生才能行穩(wěn)致遠,減少災(zāi)禍。
莊子的妻子去世了,莊子卻不傷心,反而敲著瓦缶唱歌。
莊子說:生死只是一種自然現(xiàn)象,有生就有滅,傷心也沒有什么用,不如順其自然,與造化者同游。
天地是我的棺槨,日月是我的美玉,星辰是我的珍珠,天地用萬物來為我送行,我的葬物還不齊備嗎?
真正洞悉無常,接納無常的人,才能真正擺脫痛苦,內(nèi)心平靜而從容。
以后的日子里,她把錢鐘書的學術(shù)遺稿整理出版,平和迎接每一天,在忙碌充實中從容打掃人間戰(zhàn)場。
應(yīng)盡便須盡,無復獨多慮。
不糾結(jié),不痛苦,不執(zhí)著,平靜從容,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里面提到這樣一個觀點:司馬懿下定決心奪曹家天下,其實源于一次意外。
小兒子司馬昭翻來覆去睡不著,大兒子司馬師卻鼾聲如雷。
看到司馬師如此淡定,司馬懿覺得這個孩子一定可以幫他撐住家族,這才下定決心。
面臨真正生死攸關(guān)的大事,大多數(shù)人會在壓力之下害怕、崩潰。
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,重壓之下反而越發(fā)沉靜,越發(fā)清醒。
自古將帥帶兵最怕“夜驚”,很多名將對此也束手無策,只能潰敗。
司馬師當時尚在病中,但他卻臨危不懼,沉穩(wěn)指揮,拿下文鴦,讓司馬家化險為夷。
人心就像水一樣,平靜的時候,才能正確映照萬物,看清萬物。
面臨人生大事,克服恐懼,保持鎮(zhèn)靜,一個人才能生出智慧,做出最正確的選擇。
《中庸》里講: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,謂之中;發(fā)而皆中節(jié),謂之和。
情緒沒有表現(xiàn)出來的時候,叫做中;情緒有度地表現(xiàn)出來,叫做和。
喜悅而不忘形,憤怒而不失控,痛苦而不耽溺,驚愕而不失態(tài)。
不沖動,不放縱,不做情緒的奴隸,才能保持內(nèi)心的平靜,掌控自己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