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驗室的安全等級劃分,核心依據(jù)是實驗過程中涉及的危險因子類型(生物、化學、放射性等)及危害程度,通過明確分級來規(guī)范防護設(shè)計、設(shè)備配置和操作流程,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。其中,以生物安全、化學安全、放射性安全三類實驗室的分級體系最為成熟和常用,具體劃分如下:
主要用于研究或操作具有感染性的微生物(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等),分級核心是 “微生物的致病性、傳播途徑及是否有特效藥 / 疫苗”,全球通用
4 級分級體系(BSL-1 至 BSL-4),等級越高,防護要求越嚴格。
除上述三類核心體系外,部分實驗室會結(jié)合特定風險補充分級,例如:
- 潔凈實驗室:雖不直接針對 “有毒有害”,但需控制空氣中的微粒 / 微生物(如半導體、藥品生產(chǎn)),按潔凈度分為百級、千級、萬級、十萬級(數(shù)字越小,潔凈度越高),百級實驗室需 HEPA 高效過濾器 + 無塵服,用于芯片光刻、無菌藥品制備;
- 爆炸物實驗室:針對爆炸品(如炸藥、煙花爆竹成分),按爆炸風險分為A、B、C 級,A 級需防爆墻體 + 泄壓裝置,人員需穿防靜電服,禁止攜帶任何火源。